登革热病毒主要控制传染源
登革热病毒
Denguevirus;DENV
种子
黄病毒科黄病毒是登革热病毒
登革热又称为“公子热”或关节热,其名称来源于英语中的“Dandy”。这种病是虫媒病,以蚊子为媒介传播。以突起发热、头痛、全身肌肉、骨骼和关节痛、极度疲劳、皮疹、淋巴结肿大、白血球和血小板减少等为主要特征。1779年和1780年在印度尼西亚、美国被发现,之后在世界各地流行,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
登革热的病原是登革热病毒(Denguevirus;DENV),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。病毒粒子有三种形态,其中哑铃形的大小为700nm(20-40)nm,棒形的大小为(175-200)nm(42-46)nm,球形粒径为20-50nm。病毒有四种血清型,由复膜和衣壳组成。病毒对醚、氯仿、甲醛、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敏感,不耐热。50C,30分钟70C,10分钟和100C,2分钟就能灭活病毒。
埃及伊蚊和乌贼是传播媒介,主要感染源是登革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。患者从发病前的24小时到发病后的3~6天,血液中可以检测出登革热病毒,其间有传染性。
登革热潜伏期为58天,无症状登革热无明显表现,有症状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的登革热、轻型、重症和登革热。
典型登革热患者突起发热,24小时体温可达40C,伴头痛、眼球后痛、背部痛、全身肌肉痛、关节痛、疲劳,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便秘等胃肠症状,生命体征有结合膜充血、面部潮红、浅表淋巴结肿大孩子体温低,发病晚,发烧通常持续5~7天。皮疹出现3~6天,持续3~4天消退。25-30%的病例有出血现象,主要有牙龈出血、鼻出血、黑便、吐血、阴道出血、皮肤出血或淤血、血尿等。多发生在病程的5~8天。
轻型登革热患者发热低,全身无疼痛,皮疹少见或无出血,一般治愈1~4天。
重症登革热患者病程35天突然加重,出现剧烈头痛、呕吐、狂暴、昏睡、抽搐、大汗、血压下降、颈部强直、瞳孔缩小等脑膜炎表现。出现胃肠大出血、失血性休克或呼吸衰竭,结果严重,多在4小时内死亡。
登革热患者表现为严重的登革热出血和严重的登革热综合征。初期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,2~5天病情急剧恶化,出现严重出血,皮肤有大范围的紫癜和瘀斑,伴有皮肤发冷、脉搏、昏睡、四肢发冷,进而皮肤图案、脉细速、血压下降、脉差进行性变窄而休克。不及时紧急处理的话,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死亡。
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治愈后预后良好。治疗主要是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。登革热的预防主要是切断传染途径、消灭和控制媒体、接种疫苗和控制感染源。
遗传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症状白带异常有味道怎么办
防止外阴炎复发的方法有什么
得了脑溢血怎么办